子宫脱垂,外阴肿痛,阴疮,阴痛,阴吹,外

文章来源:外阴脓肿   发布时间:2018-3-15 18:48:35   点击数:
 子宫脱垂概述

子宫脱垂是指妇女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至坐骨棘水平以下,甚则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者,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中医称之为“阴挺”、“阴脱”、“产肠不收”等。

现代医学认为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如生育过多,不合理的接生,产后过早参加劳动等使支持子宫的韧带逐渐松弛。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中气不足或肾气亏损、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所致。

症状

子宫脱垂。在过劳、剧咳、排便用力太过等情况下,往往引起发作。根据症状轻重不同,一般分为Ⅰ、Ⅱ、Ⅲ度子宫脱垂。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外阴肿痛概述

妇女外阴部一侧或两侧红肿胀痛,甚至蕴热化脓者,称为外阴肿痛。

常见病因及症状

(1)湿重于热:外阴部肿胀,色不红或微红,轻度疼痛,白带多或脘闷纳少。舌苔正常或白腻,脉象正常或濡数。

(2)热重于湿:外阴部红肿热痛,行动不便,坐则疼痛更甚,黄带多,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病情分析与鉴别

湿重于热外阴肿痛与热重于湿外阴肿痛:皆系湿热下注阴户为患。由于“湿”与“热”程度的差异,湿热症情的轻重和兼症并不相同。湿重于热者以局部肿胀为主,皮色不红或微红,或伴有轻度疼痛,白带多。热重于湿者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行动困难,黄带多,小便黄赤。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阴疮概述

前阴生疮,疮面多有秽浊之物,边缘消楚,触之疼痛称阴疮。

《神农本草经》多次述及“阴蚀”。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妇人“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并以狼芽汤洗治;张介宾《景岳全书》总结;“妇人阴中生疮,多湿热下注,或七情化火,或纵情敷药,中于热毒”,为后世治病求本,治疗阴疮奠定了基础。

本病多见于西医的外阴溃疡、前庭大腺脓肿。

常见病因及症状

(1)肝胆湿热:起病较急,前阴有多个大小不等之疮,灼热疼痛,并有黄色秽浊之物,常伴有目涩不爽,耳鸣耳聋,口苦咽干,胁肋胀痛,带下腥黄,色腥臭,小便黄浊,大便不畅等症状。舌苔黄腻,脉弦数。

(2)脾胃积热:发病较急,阴疮灼热疼痛较剧,亦可见到大小不等之口疮,热痛亦甚,常伴有口干口臭,渴欲饮冷,牙眼肿痛,心中烦热,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肝肾阴虚:起病较缓,阴疮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常伴有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不清,颧红口干,烦热盗汗,耳鸣耳聋,腰膝痠软,月经不调等症状。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4)外伤邪毒:先有阴部破损,后可破损处生疮,疮处肿胀发热,疼痛较剧,时流脓血水,甚则形成瘘管,或见发热身痛、口干口苦等症状二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病情分析与鉴别

(1)肝胆湿热阴疮与脾胃积热阴疮:均属实证,肝之经脉下络阴器,肝胆湿热下注,蕴滞不解,腐剥前阴,故而生疮,并有黄色秽浊物渗出,及带下色黄腥臭,小便黄浊等症状。肝脉布胁而上达咽喉,并连目系,故可兼见咽干、目涩、口苦、胁肋胀痛等症。脾胃积热阴疮与肝胆湿热阴疮有别,此是热邪为患,而彼则既有热邪又有湿阻。脾开窍于口,阳明胃脉挟口环唇,脾胃之疾亦可累及于口。今脾胃积热,下蚀于阴则生疮,上灼于口亦可生疮,且灼热疼痛尤较明显。如口干口臭,渴欲饮冷,牙龈肿痛等脾胃积热症状亦常出现。

(2)肝肾阴虚阴疮:此为虚证。肾开窍于二阴,肝之经脉下络阴器,肝肾阴虚,内热熏灼,亦可发生阴疮,病程缠绵,久治不愈,这是本症的主要特征。由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虚火上炎,故见头晕目涩,五心烦热,颧红咽干等症状。

(3)外伤邪毒阴疮:多因阴痒抓搔,或乘骑不慎,或粗暴性交等,致使女阴破损,邪毒自破损处内侵,发为阴疮。其临床特点为:先有阴部破损,后生阴疮。轻者仅局部生疮,重者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若日久不愈,阴疮蚀浸周围健康肌肤,可形成瘘管。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阴痛概述

阴痛指女子阴中或阴户作痛,或阴器时时抽掣疼痛,甚至连及小腹、两乳,或阴道干涩作痛者。若阴内掣痛,甚至牵引少腹,上连两乳疼痛者,称“吊阴痛”。若因新婚初合阴阳而疼痛者,称“小户嫁痛”。

常见病因及症状

(l)肝肾阴虚:阴中抽掣疼痛,有干涩灼热感,带下量少色黄或无,头晕耳鸣,腰痠腿软,夜寐不熟,五心烦热,两目干涩,或烘热汗出,神倦乏力,口干咽燥,大便难行,小便黄少,舌质略红,苔薄黄,脉细数。

(2)气虚下陷:阴户坠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头晕纳差,神倦肢疲,气短懒言,面色少华,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3)肝郁气滞:阴中掣痛,或阴部胀痛,连及少腹,甚则两胁,乳房牵引作痛,烦躁易怒,胸闷太息,或精神抑郁,舌质默红,苔薄,脉弦。

(4)肝经湿热:阴部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如脓,黏稠臭秽,头晕目眩,胸闷烦躁,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小便黄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5)寒滞肝脉:阴部拘急抽掣,痛不可忍,甚则痛剧不能近衣被,畏寒肢冷,周身关节疼痛,舌质黯,苔白或白腻,脉沉细。

病情分析与鉴别

(1)肝肾阴虚阴痛与气虚下陷阴痛:两者均属虚证,但病因病机有所不同。前者多因禀赋不足,房劳多产,或房事不洁,精血耗伤,损伤肝肾,肝脉绕阴器,肾之筋结于阴器,阴部筋脉失养;或七七之年,肾阴亏虚,天癸竭绝,冲任脉衰,阴血不足,不能濡润阴户,涵养脉络,相火偏旺,又更伤阴灼络,以致阴部抽掣疼痛,后者多因素体虚弱,脾运不佳,中气不足,或劳倦过度,或产后体弱,操劳过早或过度,以致气虚下陷,宗筋弛纵,以致气虚阴户坠痛。辨证要点:肝肾阴虚阴痛,阴中抽掣疼痛,有干涩灼热感,兼见肝肾阴虚之证,带下量少,头晕耳鸣,腰痠腿软,夜寐不熟,五心烦热,舌质略红,苔薄黄,脉细数。阴户坠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头晕纳差,神倦肢疲,气短懒言,面色少华,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2)肝郁气滞阴痛与肝经湿热阴痛:两者均属实证,但病因病机有所不同。前者是因情志抑郁,或愤怒过度,而至肝郁气滞,足厥阴脉络绕阴器,少腹又是肝经循行之部位,乳头属肝,冲为血海,需得肝血以充盈,而冲任经脉出于会阴循毛际上行,肝郁气滞,失于条达,脉络不畅,气血运行受阻,而致阴部疼痛,甚至牵引少腹乳房。后者是由烦躁郁怒,损伤肝脾,肝郁化热,脾虚失运聚湿,湿与热互结,流注下焦,或湿热之邪直犯下焦,而致阴部疼痛。辨证要点为:肝郁气滞阴痛,阴中掣痛,或阴部胀痛,连及少腹,甚则两胁,乳房牵引作痛,烦躁易怒,胸闷太息,或精神抑郁,舌质黯红,苔薄,脉弦。肝经湿热阴痛,阴部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如脓,黏稠臭秽,头晕目眩,胸闷烦躁,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小便黄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寒滞肝脉阴痛:其病因为久居寒湿之地,寒邪入侵,或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入侵,客于下焦,与气血相搏,肝经为之壅闭,而致阴痛,辨证要点为:阴部拘急抽掣,痛不可忍,甚则痛剧不能近衣被,畏寒肢冷,周身关节疼痛,舌质黯,苔白或白腻,脉沉细。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阴吹概述

阴吹指妇女阴户中时时排气,籁籁有声,状如矢气者。

《金匮要略》“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医学顾问大全》云:“谷气不能上升清道,复不能循经下走后阴,阴阳乖僻,遂使阴户出声,如谷道转气状,是为阴吹病”。

常见病因及症状

(l)胃燥津亏:阴吹籁籁有声,口燥咽干,大便燥结,腹部胀满,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气虚:阴吹声音低沉,时断时续,时甚时微,头晕神疲,四肢乏力,气短懒言,胃脘痞闷,或有小腹坠胀,面色咣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3)痰湿:阴吹如转矢气,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味,胸闷脘痞,口腻痰多,心悸气短,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

(4)气郁:阴吹有声,时轻时重,精神忧郁,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少腹作胀,嗳气食少,时欲叹息,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或弦涩.

病情分析与鉴别

(1)胃燥津亏阴吹与气郁阴吹:两者病因病机各不相同,胃燥津亏阴吹,是由素体阳盛,或外感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热盛灼津,致阳明阴液不足,胃燥便坚,谷道欠通,腹部胀满,谷气反其常遭,通走前阴而致阴吹籁籁有声。气郁阴吹,是因素性抑郁,或暴怒伤肝,肝气不舒,气机紊乱,痞塞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谷气不循常道,从前阴而出,故令阴吹有声,时轻时重。辨证要点:胃燥津亏阴吹是由胃热肠结灼伤津液而致,故见口燥咽干,大便燥结,腹部胀满,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等肠胃燥热之症。而气郁阴吹是肝气不舒,气机紊乱,痞塞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故可见精神忧郁,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少腹作胀,嗳气食少,时欲叹息,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或弦涩等肝气不舒,肝气犯胃之症。

(2)气虚阴吹与痰湿阴吹:前者属虚证,后者属虚中夹实证。气虚阴吹,是由多产或素体虚弱,或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气血大虚,致中气下陷,运行无力,腑气不循常道,从前阴而出,而致阴吹。其声音低沉,时断时续,时甚时微,痰湿阴吹,是因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过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脾胃虚弱,素有痰饮蓄积中焦,阻于谷道,腑气不循常道从前阴而出,而致阴吹。辨证要点:气虚阴吹,头晕神疲,四肢乏力,气短懒言,胃脘痞闷,或有小腹坠胀,面色咣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虚之征。痰湿阴吹可见胸闷脘痞,口腻痰多,心悸气短,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等痰湿内停之征。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外阴瘙痒概述

外阴瘙痒又名阴痒。属现代医学外阴炎范畴。临床上以瘙痒为主症。是妇科常见多发病。

症状

阴户瘙痒难忍,并有灼热感,时作时止或伴有带下等症。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中。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外阴白斑概述

外阴白斑又称外阴白色病变或白斑性女阴炎,属中医学的阴痒、阴蚀范畴。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常发生在绝经期前后。

症状

外阴皮肤黏膜变白成斑或成片,阴部皮肤变薄、变脆,有时皲裂;或皮肤变粗、肥厚,或溃疡,或萎缩、伴阴痒,甚则奇痒难忍,时有灼热感。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流产后闭经概述

流产后闭经,是指流产后(已排除继续妊娠及再次妊娠者)月经停闭不行,是流产后的并发症之一。

常见病因及症状

(l)气血不足:症见月经不行,小腹柔软,无胀痛,无白带。头晕目眩,失眠心悸面色萎黄,纳差消瘦。舌淡胖,脉细无力。

(2)瘀血凝滞:症见经水不行,多有周期性下腹疼痛或胀痛,少腹拒按,白带少,舌淡紫或黯,脉细或弦。

(3)肝气郁结:症见月经闭止,常有周期性腹痛,下腹作胀或胀痛,或两乳或两胁作胀,精神抑郁,脘闷纳少。舌苔薄白,脉弦。

病因分析与鉴别

(1)流产后气血不足闭经:多由流产时胞宫损伤严重,冲任气血不足所致。其辨证要点是:经闭不行,无白带,小腹无胀无痛,或伴面色姜黄,舌质淡胖等。

(2)流产后瘀血凝滞闭经与流产后肝气郁结闭经:前者多因流产后胞宫瘀滞,造成冲任失调所致,后者多由患者在流产时精神过度紧张,肝郁不舒,致冲任气滞,血不畅行引起,辨证要点为:瘀血凝滞闭经有小腹疼痛或胀痛,少腹拒按明显;肝气郁结闭经,下腹作胀或胀痛,或少腹疼痛,或乳房发胀。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股阴痛概述

股阴痛是指大腿内侧发生疼痛的症状,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由于经脉连属关系,常累及外阴。一旦患本症,多极为顽固,病程迁延,日久不愈可见下肢肌肉痿软无力。双侧股阴痛涉及外阴者,其疼痛部位多形成马鞍型疼痛区。

本症与股阴麻木不同,后者肌肤不知痛痒.而股阴疼痛者感觉正常,但有时股阴疼痛伴有麻木时,则肌肤不知痛痒。麻木甚者,自觉麻木似痛,二者鉴别上有一定困难,但确定麻木与疼痛的先后,可有助于鉴别。

本症可见于股内收肌综合征等疾病。

常见病因及症状

(l)湿热浸淫:股阴部切割样、灼热疼痛,常可痛及外阴,伴身热不扬,四肢困重,面黄虚浮,妇女可见赤黄带下,或兼见痛处红肿或外阴渗出黄水,常常伴有肌肤不仁。若为双侧疼痛则形成马鞍型疼痛及麻木区,舌红胖大,苔黄腻,脉滑数,日久可见下肢痿软,尿涩痛或淋沥。

(2)寒湿浸淫:股阴部抽掣或拘急冷痛,头如裹,四肢困重,面色晦黯,颜面虚浮,手足苍白而冷,妇女可见带下清稀,伴肌肤不仁,少数患者可于股内侧形成阴疽,可累及双侧阴股麻木疼痛,日久可见足附肿,双下肢无力,舌体胖大,淡白或晦滞,苔白厚腻,脉沉滑缓。

(3)气虚血瘀:患者素体气虚,股阴刺痛,或兼有麻木,面色苍白无华,唇甲淡白,畏风自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肌肤苍白,汗毛脘落,或可见肌肤黯红,粗糙,脉细涩,可伴有尿失禁。

(4)肾阳虚衰:多见于股阴痛日久,腰酸,足膝无力,股阴部抽掣冷痛,常连及阴健,有时兼有遗尿或脘肛,重则下肢无力或肌肉瘦削,耳鸣耳聋,脉迟弱。

病情分析与鉴别

(l)湿热浸淫及寒湿浸淫二者均为感受外邪而致病。前者多为外感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于足三阴经,经络闭阻不通而致疼痛,后者为感受寒湿之邪,或病久阳气衰微,寒湿凝滞经脉,不通则痛。从症状上看,由于湿热及寒湿闭阻经络,皆可形成麻木,湿热浸淫者股阴部呈切割样疼痛,得凉稍舒,妇女可见赤黄带下,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寒湿浸淫者股阴部呈抽掣样拘急冷痛,得温稍舒,妇女带下清稀,恶寒舌淡白胖大,苔白厚腻,脉沉缓。

(2)气虚血瘀与肾阳虚衰型相鉴别,气虚血瘀者,多素体亏虚,经脉失养而血行迟滞,瘀血阻滞不通,肾阳虚衰者多为久病阳气衰败,经脉失于温煦,寒凝而致经络闭阻。从症状上看,气虚血瘀者,疼痛多为刺痛,兼见瘀血之象,股阴部可见皮肤紫黯,粗糙,同时还可见少气懒言、神疲倦怠、畏风自汗、语声低微、面色苍白、舌淡脉虚等气虚表现,肾阳虚衰者股阴部抽掣冷痛,局部肤色苍白,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兼见腰膝冷痛,形寒肢冷,耳鸣遗精,尺脉弱等肾虚的表现,二者病久皆可导致肌肉瘦削或痿软。

针灸与生物电取穴乳腺增生病概述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根据增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导管的束性增生。本病好发于30~20岁的妇女。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雌激素长期处于相对或绝对过剩状态所致。中医称为“乳癖”,一般由恚怒伤肝或思虑伤脾引起气滞痰凝,滞于乳络而致。

症状

在乳房部位可触及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肿块,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过3~4厘米。多位于外上象限,表面光滑活动,触压有轻微疼痛,与皮肤不粘连,表面无红肿热痛。做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及乳房B超检查,明确诊断。肝郁气滞型伴见乳内肿块随月经前后或情志波动而增大或缩小,多有经前乳胀,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精神郁闷,喜叹息,胸胁胀痛;痰气凝结型伴见乳内肿块形如鸡卵,坚实光滑,无明显胀痛,头晕,胸闷,痰多,胃纳欠佳。

普通针灸与生物电调理方案

取穴:阿是穴(乳f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

可以按这个艾灸取穴来灸。前3天一天一次,后面建议2~3天做一次艾灸。一次控制在30~60分钟左右。(艾灸最佳时间是在上午9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晚上8点以后禁止艾灸)如果不懂可以联系艾灸老师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ryyoga.com/yslf/6435.html